2024-07-14 朱梧漾 风俗小资讯
白玉蟾祖师
生辰八字:丁丑 辛丑 戊午 甲寅
五行分布:
金:2
木:2
水:0
火:1
土:3
五行旺衰:
土旺:比肩、劫财
木旺:正印、偏印
十神分布:
比肩:丁丑
劫财:戊午
正印:辛丑
偏印:甲寅
格局:木土相克的从弱财杀格
命理分析:
白玉蟾祖师的八字中,木土相克,木为财,土为杀。木旺土弱,从弱财格局。木旺生火泄土,形成财生官杀的格局。
性格特点:
忠厚正直,重情重义:戊土比肩旺,代表性格忠厚老成,做事稳重。
才华横溢,学识渊博:木旺代表性格聪明好学,偏印为正神,表示有较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。
为人和善,乐于助人:比肩劫财旺,代表人缘好,乐于助人。
固执己见,不善变通:土旺为忌神,表示性格固执,不善于变通。
事业运:
从弱财格,主事业多波折:木旺土弱,财星被克制,代表事业容易受阻。
官杀混杂,竞争压力大:正官印偏官,代表工作竞争压力大,容易有小人阻碍。
有创造力,适合艺术领域:木旺生火,火为食伤,代表有创造力,适合从事艺术领域的工作。
财运:
财星受克,财运不佳:财星木旺受土克制,代表财运不佳,容易破财。
官杀生财,财运波动:官杀混杂,生扶财星,代表财运波动起伏大。
感情运:
比肩劫财旺,感情竞争多:比肩劫财旺,代表感情竞争多,容易有第三者介入。
食伤泄秀,异性缘佳:食伤生财,代表异性缘好,容易吸引异性。
大运流年:
白玉蟾祖师一生的大运流年较为平淡,没有大起大落,但也有吉凶相伴。早年运势较弱,中年运势好转,晚年运势平稳。
白玉蟾祖师的八字格局为从弱财杀格,性格忠厚正直,才华横溢,善于助人,但也有固执己见,不善变通的缺点。事业运势波折起伏,财运不佳,感情竞争较多。但其一生吉凶相伴,晚年运势平稳。
白玉蟾祖师对佛教的看法
白玉蟾(),全真派龙门派祖师,北五祖之一。他自幼皈依道教,师从王重阳,主张“三教同源”,即道、儒、佛三教的思想有共通之处。
白玉蟾对佛教的态度较为复杂,可以分为三个方面:
1. 认可佛教的积极面
白玉蟾肯定了佛教的出世思想、慈悲精神和修行方法。他认为佛教的教义可以帮助人脱离烦恼,得到解脱,并且学习佛教的禅定功夫有助于提升道法修为。
2. 批评佛教的消极面
白玉蟾也批评了佛教的某些消极方面,如出家后断绝尘缘、弘扬空无思想等。他认为佛教的教义过于消极,过于强调出世,容易让人逃避现实。
3. 主张三教合一
白玉蟾认为道、儒、佛三教虽然有差异,但zui 终的目标都是济世救人、追求真理。他提倡三教融合,认为三教中都有值得学习的精华,可以互相补充,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。
具体观点:
佛教的禅定功夫:白玉蟾认为佛教的禅定功夫非常了不起,可以帮助道士提升* 层次,达到"明心见性"的境界。
佛教的慈悲精神:白玉蟾赞赏佛教的慈悲精神,认为道士也应该学习佛教的仁爱之心,济世救人。
佛教的消极思想:白玉蟾批评佛教的出家思想和空无思想,认为这会让人逃避现实,不利于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。
三教同源:白玉蟾主张道、儒、佛三教同源,认为三教的本质都是劝人向善,追求真理。他提倡三教融合,互相学习,共同促进人类的发展。
白玉蟾对佛教的态度是兼收并蓄的,他既认可佛教的积极面,也批评其消极面,主张三教合一,以实现济世救人的共同目标。
白玉蟾祖师劝道文
一
天地无私,日月无私,
天地万物无不是自性生,
我命由我,不受天施,
心生种种,境随心转。
二
心好运自来,心好财自然旺,
心好福气己跟上,
心天堂,心地狱,
心在何时,境就在何地。
三
烦恼皆由心生,
一点智慧万窍通,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
回头一望,柳暗花明。
四
心生千重浪,心灭万水平,
心系千条路,心清一条径,
心牵万根线,心空一片灵,
心藏万担愁,心放一片空。
五
心执万般苦,心舍一路乐,
心迷万事障,心悟万事通,
心牵万念苦,心空一刻静,
心静万事宁,心止万事停。
六
心宽万事顺,心窄万事难,
心宽天地宽,心窄寸步难,
心宽病自消,心病无处藏,
心宽活得安,心宽无烦恼。
七
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,
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,
天堂地狱,由心做主,
境由心生,相由心造。
八
人身难得,道法难求,
人生短暂,莫虚度光阴,
日日行善,积德修身,
功德无量,福报无边。
九
道法自然,道韵无言,
清静无为,大道无名,
明心见性,返璞归真,
大道至简,一念即明。
十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
佛法无量,觉悟为先,
回首是岸,迷途知返,
觉悟为先,万法皆空。
[白玉蟾祖师画像]
白玉蟾祖师(1194年1229年),名希微,字莆阳,号海琼,又号白云真人,师承南宗第九代祖师许彭祖,为南宗第十代祖师,全真派三大始祖之一。
画像特点:
白玉蟾祖师身穿道袍,端坐于* 之上。
面容慈祥,双目微闭,嘴角含笑。
头戴道冠,手持拂尘。
身后有鹤鹿相伴,象征长寿和仙风道骨。
画像寓意:
白玉蟾祖师的画像,体现了他清静无为、仙风道骨的高人风范。
鹤鹿相伴,寓意长寿和仙家之气。
画像整体给人以安详、祥和之感,寄托着人们对神仙人物的敬仰和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