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8-31 马瑾伊 风俗小资讯
五行连环拳拳谱
一、五行理论
五行相生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
五行相克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
二、拳谱内容
木拳
动作:劈拳、穿拳、拍拳、勾拳、撩拳
特点:刚猛有力、势如破竹
火拳
动作:冲拳、勾拳、摆拳、寸拳、点拳
特点:快速凌厉、势不可挡
土拳
动作:推拳、挑拳、摔拳、抱拳、化拳
特点:沉稳有力、坚不可摧
金拳
动作:劈掌、砍掌、抹掌、拍掌、穿掌
特点:锋利犀利、势如破竹
水拳
动作:柔拳、化拳、缠拳、接拳、化劲
特点:柔韧绵绵、化力于无形
三、连环发力
木拳起势,火拳助势,土拳蓄力,金拳伤力,水拳化力。
五行相生相克,循环不息,连绵不绝。
四、攻防技法
木拳破坚,火拳攻心,土拳克敌,金拳破甲,水拳化劲。
五行相克,攻防之间,变幻莫测。
五、练功方法
单式练习:熟练掌握各拳法动作。
连环练习:衔接五行拳法,形成连环之势。
实战演练:检验技法,提升实战能力。
六、心法
心意合一,气沉丹田。
五行循环,阴阳相济。
意到拳到,劲发无方。
七、注意事项
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
虚心求教,不断精进。
切勿蛮力,注重内劲。
点到为止,切忌伤人。
五行连环拳慢动作* 李德印
[* 链接]()
* 简介:
李德印老师讲解的五行连环拳,详细展示了拳法的套路和要点,适合初学者练习。
动作要点:
di一 式:劈拳(两臂在前侧,掌心朝下,向前击出)
第二式:崩拳(屈肘于胸前,掌心朝前,向前击出)
第三式:钻拳(两拳变掌,于胸前向外划弧,掌心朝下)
第四式:炮拳(两拳于胸前合拢,掌心朝前,向前推击)
第五式:横拳(两拳于胸前合拢,掌心朝外,向左或右横击)
形意五行连环拳慢动作教学
预备式:
自然站立,双脚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。
双手握拳,拳眼向上,置于腰两侧。
身体放松,呼吸自然。
di一 式:劈拳
左脚向前迈一大步,同时左拳向前直击。
右脚跟上,左拳收回,换右拳向前直击。
身体随拳向前推进,双* 替击出。
第二式:崩拳
双脚向后撤一步,同时右拳向下格挡。
腰部发力,右拳向上崩出。
左拳回收,与右* 替崩出。
第三式:钻拳
左脚向前迈一大步,右拳向左上方向鑽出。
右脚跟上,右拳收回,换左拳向右上方向鑽出。
身体随拳向前推进,双* 替鑽出。
第四式:炮拳
双脚向后撤一步,同时右拳向后下格挡。
腰部发力,右拳向上炮出。
左拳回收,与右* 替炮出。
第五式:横拳
左脚向前迈一大步,右拳向右横击。
右脚跟上,右拳收回,换左拳向左横击。
身体随拳向前推进,双* 替横击。
第六式:提拿
双脚向后撤一步,同时右拳向下格挡。
腰部发力,右拳向上提拿,同时左脚向右跨步。
左拳回收,与右* 替提拿。
第七式:挂拳
左脚向前迈一大步,右拳向左下方向挂出。
右脚跟上,右拳收回,换左拳向右下方向挂出。
身体随拳向前推进,双* 替挂出。
第八式:发拳
双脚向后撤一步,同时右拳向后下格挡。
腰部发力,右拳向上发力,同时左脚向右跨步。
左拳回收,与右* 替发力。
第九式:摘星
左脚向前迈一大步,右拳向左上方向摘出。
右脚跟上,右拳收回,换左拳向右上方向摘出。
身体随拳向前推进,双* 替摘出。
第十式:搬拦捶
双脚向后撤一步,同时右拳向下格挡。
腰部发力,右拳向上搬拦,同时左脚向右跨步。
左拳回收,与右* 替搬拦。
收式:
双脚合拢,站立如初。
双手松开拳,自然垂于身体两侧。
五行连环拳拳谱
作者:李德印
序言
五行连环拳乃武术中一门古老而精妙之拳术,融汇了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元素之精髓,刚柔并济、攻守兼备。经数百年传承,其精要已散佚。余李德印感念先贤之恩,特将残存之拳谱整理成册,以飨后学。
拳理
五行连环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为理,讲究以柔制刚、以巧破力。金为锐金,主攻伐;木为韧木,主柔韧;水为流水,主柔化;火为烈火,主刚猛;土为厚土,主稳定。依次相生相克,循环无穷,刚柔相济,威不可挡。
拳法
五行拳法:
金拳:刚猛有力,直线出击,主攻点穴。
木拳:柔韧圆滑,缠绕劲力,主控关节。
水拳:柔化绵绵,化解劲力,主卸力卸势。
火拳:爆烈刚烈,迅猛爆发,主破防破甲。
土拳:沉稳有力,稳如泰山,主动防防守。
连环拳法:
以五行拳法为基础,按五行相生相克之序连贯而成,形成环环相扣、绵绵不绝之势。
五行连环拳
起手:金拳起势,直刺*
接招:木拳封挡,化解劲力
反击:水拳缠绕,卸力卸势
出击:火拳暴发,破防破甲
收招:土拳沉稳,稳定身形
招式举例
金鸡* :金拳直刺,右腿* 。
单鞭下势:木拳缠绕,下鞭扫腿。
浪里白条:水拳卸力,身法灵活。
火烧云:火拳爆裂,出招如火。
泰山压顶:土拳沉稳,力拔千钧。
练习方法
基本功练习:扎马、蹲桩、推手等。
拳法练习:单式练习、连环练习。
对练练习:与他人对练,检验实战效果。
五行连环拳博大精深,其中奥妙无穷。习武者当勤学苦练,参悟其精要,方能得其真谛,以臻化境。
此拳谱谨记先贤遗教,望后学善加研习,传承武术文化,弘扬中* 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