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7 王砚舟 风俗小资讯
元曲《醉太平·暑中》
[元]张养浩
八字真太阳,
三伏似蒸笼。
百姓皆如煮,
谁管饥和寒。
大旱田焦禾苗死,
小虫飞来伤稻秧。
狠将人身作玩耍,
做一场好梦长。
官府催租闹纷纷,
灾民无处逃其命。
朝廷若不分粮赈,
尽道天灾成疾症。
赏析
这首小令通过对三伏盛夏 酷暑难耐的描绘,反映了元代人民遭受旱灾之苦的惨状,表达了作者对 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对腐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。
首二句点明时令和气候,写出了三伏天酷暑难耐。盛夏的烈日炎炎,如同一个真正的“太阳”,烤得大地焦灼,酷似一个巨大的“蒸笼”,令人窒息。百姓在这种酷热的中挣扎,如同被活活煮一般,痛苦不堪。
三、四句紧承前两句, 表现人民酷暑中饥寒交迫的困境。烈日当空,田里的禾苗都被晒焦枯死,人们无处果腹,饥肠辘辘;酷热难耐,人们又无衣蔽体,瑟瑟发抖,受冻挨饿。
五、六句写旱灾导致的自然灾害。久旱无雨,禾苗枯死,飞来的小虫又肆无忌惮地啃食庄稼,农民绝望而无助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辛勤劳作的成果毁于一旦。
七、八句描写旱灾对百姓造成的精神摧残。酷暑和饥寒折磨着人们的身体,而官府的催租和* 又摧残着人们的精神,他们身心俱疲,如同陷入了一场无尽的噩梦中。
zui 后四句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愤慨。朝廷不顾百姓死活,不赈济灾民,却一味推卸责任,将旱灾归咎于“天灾”,这是对人民的冷酷无情。作者大声疾呼,要求朝廷分发粮食赈济灾民,否则天灾就会变成夺人性命的“疾症”。
这首小令语言朴实无华,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元代人民在旱灾中遭受的磨难,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不尽同情和对黑暗统治的不满,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。
真太阳时和北京时间的区别:
真太阳时:地球自转一次的时间,相对于太阳而言。取决于观测者的经度,所以不同经度上真太阳时不同。
北京时间:中国采用的标准时间,是东八区时间,即比世界协调时(UTC)早8小时。
哪一个准?
真太阳时更准确地反映太阳的实际位置,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,真太阳时会略有波动。
北京时间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,方便人们协调活动,但它并不总是与真太阳时完全一致。
一般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,北京时间更实用,因为它是官方标准时间,便于交流和安排活动。但是,在需要准确了解太阳位置的某些领域,例如天文学和航海,真太阳时可能会更合适。
八字真太阳时
''